产业观察丨从安博会看人脸识别公司:转向数据治理是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2022-07-05
点击数:487

7月29日-31日,为期三天的2021世界安防博览会(安博会)在广州举行,除了安防领域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省内也有华为、佳都科技、高新兴等,共300多家知名人工智能安防企业参展。


提起安防,很多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过程,即它们从人脸识别起步,采集和存储了大量数据,但在《数据安全法》即将实施之际,这场安博会有了新意。


两年前在琶洲举行的安博会,几乎每一个厂商都会眉飞色舞地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人脸识别技术有多厉害,从性别、年龄、穿着等等信息都可以高度还原,而观众也对这一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站在摄像头前察看现场抓取的信息是否准确。



如果任何一家企业和单位都可以随意收集人脸数据,如去吃个小面就要扫码关注、获取个人信息,数据滥用与泄露的可能性急剧上升。这样的技术应用态势不仅威胁着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公共安全隐患。


随着数据安全法和其它一些相关法规的要求,商家就必须对它所收集的数据负上安全的责任。也就是说,也必须要做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这就会增加商家的成本。从商业决策的角度看,这就要衡量,以后还要不要收集这些个人数据。对人脸识别公司来说亦然,掌握的数据越多,担负的责任就越大。


就在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人脸信息提供司法保护。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对人脸信息的采集、使用必须依法征得个人同意。在告知同意上,有必要设定较高标准,以确保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合理考虑对自己权益的后果而作出同意。


而今天再看安博会,几乎没有一家厂商再浓墨重彩展示自身人脸识别技术中的数据采集,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偏向于后端的数据治理。


过去做视频图像采集的企业,随着数据采集“最小原则”的确立,也不再疯狂执迷于海量数据采集,而是转为对视频图像采集的合规分析,帮助企业梳理数据资源、构建资源管理体系。


事实上,安防产业正面临新的挑战,视频监控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采集和存取已不是问题,但海量的数据背后蕴藏的有待挖掘的应用价值则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从对数据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的趋势来看,这意味着价值链的后移,也就是说关注点从过去的摄像机、存储等硬件设备逐步转向数据挖掘、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等偏软性的部分。


从此次安博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更多的人脸识别公司都在加快转型,比如,随着多源异构数据的指数级增长,政府或企业迫切想了解自己有哪些数据资产、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新来的数据如何快速接入并与已有数据进行融合、如何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等等,这对安防企业来说,对数据进行深加工,挖掘更深层次的数据关系,完善数据治理体系,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人脸识别公司转型数据治理,既是积极践行“科技向善”的要求,也是拥抱新蓝海的趋势所在。


内容来源:南方产业观察
记者:郜小平


返回顶部